關稅沖擊!零部件巨頭一季度加速“甩包袱”
2025-06-13 16:06:47最近,汽車零部件界的“大佬們”紛紛交出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成績單。這些跨國零部件巨頭在經歷了2024年利潤大幅縮水的“寒冬”后,2025年的表現開始出現分化:有的企業開始回暖,有的卻還在困境中掙扎。進口橡膠密封圈
更糟糕的是,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新政給全球化的汽車行業來了個“精準打擊”。這些跨國零部件巨頭們現在都在忙著評估關稅新政帶來的沖擊,還紛紛跟客戶談起了轉嫁條款,想把增加的成本甩給下游。真空用橡膠密封圈
關稅壓力下的“自救”
美國從4月3日起對進口車、從5月3日起對關鍵汽車零部件加征25%的關稅,只有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部分產品能豁免。這可把跨國零部件廠商們給難住了,他們不得不想辦法應對。
奧托立夫就是其中之一。這家公司在美國有很多工廠,但有些零部件必須進口,因為美國沒有替代品,比如方向盤用的鎂、特定電子元件和高質量皮革。奧托立夫的首席執行官邁克爾·布拉特說,他們年初就成立了工作組專門應對關稅問題,還成功把一季度增加的成本全轉嫁給了客戶。結果,奧托立夫一季度凈營收雖然下降了1.4%,但凈利潤卻大漲了32%,股價也跟著漲了8%。出售儲能產業橡膠硅膠配件定制廠家
李爾的日子就沒那么好過了。公司今年一季度營收和利潤雙降,營收下降7%,凈利潤更是大跌26%。李爾的首席執行官雷·斯科特表示,他們已經明確告訴客戶,關稅成本必須100%覆蓋,否則只能通過重新設計零部件或調整生產資源來規避。
博格華納的情況也差不多,一季度凈營收下降2%,凈利潤下降26%。不過,博格華納表示,他們預計的2億美元關稅成本將完全由客戶承擔。法雷奧和佛瑞亞也在努力把關稅成本轉嫁給客戶,法雷奧甚至有信心在二季度底前完成全部協商。
調整與重組的“大動作”
除了關稅問題,零部件廠商們還面臨著地緣政治沖突、原材料和能源成本飆升、傳統業務萎縮等一系列問題。為了應對這些挑戰,他們紛紛開始調整和重組。
法雷奧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。由于歐美傳統車企電動化車型銷量不佳,加上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,法雷奧的高壓電驅業務營收在2024年大跌40%。為了自救,法雷奧計劃在2025年上半年將行政和銷售成本降低約5%,并減少投資。同時,他們在智能駕駛領域繼續發力,比如和大眾集團合作開發高級駕駛輔助系統。新能源汽車橡膠密封圈
李爾也在推進激進的業務重組,今年一季度裁減了3600名員工,還在全球范圍內加速自動化改造,通過收購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公司來強化競爭力。麥格納則計劃實施成本削減措施,以緩解關稅新政帶來的沖擊。新能源電池橡膠密封測試標準
佛瑞亞更是直接宣布凍結全球招聘、削減非永久合同員工數量、限制旅行,甚至不再參加一些大型展會。他們還計劃繼續剝離部分非戰略資產,以應對高額債務。
電動化業務的“甜蜜與煩惱”
全球電動汽車銷量持續增長,零部件廠商的電動化業務訂單和營收也在增加,但盈利卻是個大問題。
舍弗勒在并購緯湃科技后,電驅動事業部營收雖然同比增長7.8%,但在中國市場卻下滑了18.5%,而且電驅動業務還處于虧損狀態。LG新能源雖然一季度實現扭虧為盈,但如果沒有美國的稅收抵免政策,他們其實還是虧損的。橡膠墊圈套
不過,零部件供應商們對汽車電動化領域的大單還是趨之若鶩。博格華納就拿到了兩個混合動力項目的大單,這不僅帶來了現金流,也是企業技術實力的體現。東莞汽車橡膠硅膠配件定制生產廠家
中國市場的“新機遇”
中國市場一直是跨國零部件巨頭眼中的“香餑餑”。佛瑞亞首席財務官奧利維耶·迪朗表示,他們與中國車企的業務還在增長,特別是與比亞迪、奇瑞的合作。博格華納也拿到了中國車企的電機訂單,馬勒也看到了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巨大增量空間。新能源產業橡膠硅膠配件有哪些廠家
總之,零部件巨頭們在應對關稅沖擊、調整業務結構的同時,也在積極抓住中國市場的機遇。
特別聲明:內容來源 中國汽車報網 僅供參考,以傳遞更多信息而不是盈利。版權屬于原作者。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